国企混改国有企业控股民营企业。
浏览器搜(苑佳俊)办国企混改
13716804806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实现企业去行政化管理,仍不能保障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经营主体
在国有企业改革层面,虽然一直把“政企分开”作为一个改革目标,但实际效果却不佳。
现有政策文件仅仅只是要将国有企业划分为商业型和公益型,却没有具体的分类标准,也没有针对分类后不同类型企业管理方式的具体规定。
政企分开改革仍然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没有具体的操作标准能够构建界定清晰且运行成本可控的政企关系。
由于国有企业的“三会一层”的高级管理层一般由指定,企业经营者带有“领导+企业领导”的双重身份,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管理的方式进行企业经营决策,使得国有企业难免仍是干预经济的工具。
国有企业的任何股东或出资人,都是由制度构造出来的出资人,而由特定制度构造出来的某一个环节的出资人,并不是必然优于由其他制度安排构造出来的其他环节的出资人。
在从国有企业的“虚位”的最终出资人到实际控制人的整个委托代理链条上,任何被制度构造出来的被赋予较多控制权的或是被设定为监督其他人的监督者,都随时有可能在实践中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被监督者”。
为此,监督好最末端作为“监督者”的,而不是另一端作为“被监督者”的企业及其内部人,才是保障国有企业成为真正市场主体的关键。
如果与国有企业相关的系统内的最终监督者未受到有效的制衡与约束,那么,与国有企业相关的整个委托代理链条就有可能会异化成为一架复杂度持续上升的制度机器,制度成本与日俱增而产出效率却奇低无比[12]。
混合所有制改革虽然改变了国有独资的股权结构,但是仍然在国有股权比例上存在一些问题,国有绝对控股、国有相对控股、国有参股的功能和管理方式没有得到进一步明确,存在严重的同股不同权问题。
另外,很多企业都是整合二级、三级子公司上市来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任务,集团公司业务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国企仍然是行政化管理的工具,国有企业领导人的双重身份局面仍未改变,使得行政化管理难以向市场化转变。